2020年第四期:农业科技

  • 发布时间:2020-10-09 23:11:40
  • |
  • 作者:资阳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308次

     信 息 参 考

 

 

           资阳区图书馆           2020年10月10日

 

 


(第四期)

 

 

政策焦点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

 

 

养殖业

 

 

  

 

膳鱼养殖技巧

如何合理放养鸭子         

 

市场动态

2020年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要点 

 

 

信    息

资阳区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农村供水安全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向农业现代化不断趋近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无论是党的各级组织还是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民,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进军。在相当长的一段工作中,“代表”的具体实践,应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不高,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低,社会化服务滞后,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就是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为核心,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四良”配套工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基础设施工程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民现代化,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粮食战略工程实施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升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业的比重,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实行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突出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环节的利益增值。
  第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建设高标准粮田、改造中低产田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和实施一批提高保障支撑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农业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跨上新台阶;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加快培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

 

                     膳鱼养殖技巧

黄鳝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淡水鱼中的佳品之一。黄鳝生活能力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养殖设备简单,易于饲养管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鳝养殖技术须知

黄鳝栖息于沟渠、池塘、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间出穴寻食。黄鳝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3~15℃,在10℃以下时,即逐渐停食而入穴冬蛰。蟮体润滑无鳞,离水时以口咽腔器官,帮助呼吸空气。

黄鳝一般二、三月龄性腺成熟,6~8月间产卵。初次性成熟的都是雌性,产卵以后,逐渐变成雄性,体长在36-38厘米时,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体长53厘米以上的,大多为雄鱼。

黄鳝是肉食性凶猛鱼类,性贪食,摄食量大,喜欢吃小鱼、小虾、蚌、螺、昆虫幼虫及蛙、蝌蚪等各种小动物,也兼食有机碎片、丝状藻类和人工投放的蝇蛆、螟虫、蚕蛹及一些素食性饵料。

1.黄鳝池的结构。鳝鱼池大小不一,依饲养多少而定。社员家庭饲养,宜在房前屋后或庭院内挖建小池,一般以2×1.5×0.7米为宜。鳝鱼池有土池、砖池或水泥池等几类。砖池以砖铺底,四周砌到顶,内壁水泥勾缝或水泥抹面。池壁顶高出地面20~30厘米,高出水面30-35厘米,以防雨水漫池或黄鳝越墙外逃。

2.放养鳝种。选择健壮无伤、规格大(一般每条半斤左右)、个体整齐的黄鳝做种。摄食力强,增重快,成活率高,产量也高,规格整齐,可避免弱肉强食。

1.每日投饵。要根据鳝鱼食性投以喜食饵料,如蚯蚓、蝇蛆,螺、蚌、蚬、小杂鱼、蚕蛹或猪、禽内脏等下脚料。也可以兼投饼块、麦粉、小浮萍及粉坊,豆腐坊的下脚料等。最好晕素结合,以补充动物性鲜活饵料的不足。如有条件,可设灯诱虫,增加动物性活饵料。

2.控制水位。池水不宜过深,一般底泥厚30厘米,水深5~10厘米。夏天雷雨时,如池水上涨,黄鳝外逃量很大,甚至全部逃光。所以,这时一定要及时排水,控制好水位,保持水面与池顶的距离。因黄鳝习居穴中,头不时伸出洞外窥测或呼吸,水层过深,将迫其游出洞外,不利生长。

3.改善环境,调节水质。黄鳝对水质要求不严格,但仍以清新水质为好。7-8月,水温高,摄食量大,除及时清理残饵外,还应注意适当换水,以防水质恶化。池中可以种植水葫芦、水浮莲等。池上也可以搭棚种瓜、豆,以降低水温。

4.越冬方法。在黄鳝越冬期间要做好防冻工作。可排水越冬或加覆盖物防冻,也可带水越冬,但水层不可过浅,以防结冰到底。

 

               如何合理放养鸭子  

1.可以在日照、排水、通风都良好的地方,做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鸭棚来养鸭子。应在鸭棚周围,围上高约50厘米的金属网。鸭子属于水禽,鸭棚里常常湿漉漉的、到处是粪尿。

2.让鸭棚保持干燥的方法是除掉粪尿、通风日晒并撒上干燥的沙子,或者事先在地面铺上用竹篾、木板做的留有小空隙的地板。

3.要对鸭子进行放养,在放养的过程中,鸭子会自行觅食。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

4.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

5.鸭子不能随便抚摸,因为鸭子的警戒心比较强。我们要先轻轻地抚摸它的身体,再用双手托住它的腹部,抱起来。触摸鸭子之后,为了防止传染上鸭子带有的病菌、防止沙门氏菌等霉菌感染的发生,应该用药性肥皂或酒精等洗涤消毒。

6.锻炼鸭子下水的方法是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鸭子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2020年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要点

一、加强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深化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

(一)坚持依法开展统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批复的《农业综合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调查制度》《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等要求,组织市场信息系统履职尽责、上下协同,扎实做好监测统计工作。

(二)推进监测统计工作制度化。发挥好部门统计综合协调职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业综合统计指标体系,配合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强化监测统计队伍建设,修订监测统计工作规范,推进监测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好常规监测,紧盯市场热点敏感问题开展应急监测,强化优势特色监测调查,扩大“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影响力。建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价格每日监测机制,加强重点地区情况调度和网络舆情监测,确保重大情况和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办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例行发布会。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发布猪肉等热点品种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生产和市场预期。

(三)创新采集分析服务方式。升级改造统计软件,提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加强信息反馈和数据交流。完善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频道建设,丰富数据产品,强化数据共享,便捷数据服务。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平台,继续探索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数据获取、传输、分析能力,进一步发挥数据支撑决策作用。

(四)提高分析预警的专业性前瞻性。紧盯全球经贸局势、农业内外部风险因素,密切跟踪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和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蔬菜、水果、水产品等“菜篮子”重点品种价格运行和供需形势变化,增强农产品供需平衡分析的专业能力,提升预测预警工作水平,形成一系列对上有决策参考价值、对外有市场影响力的分析报告。要特别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市场运行影响,加强市场形势研判。继续组织开展中国农业展望活动,持续打造农业展望“百年品牌”。

(五)强化市场信息专业队伍建设。加大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市场咨询机构等合作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农业品牌、信息监测预警和农业农村信息化等业务板块的外围专家团队,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外脑和智库在业务支持、决策参考和市场引导中的作用。加强新组建的分品种首席分析师团队管理和服务,完善月报、全产业链会商、平衡表研究等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促进专家成果转化应用,拓展分析师队伍成长空间,发挥好专家队伍支撑作用。推动各地建立重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分析专家团队,密切跟踪区域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六)继续推动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加强与发改、财政、粮食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好2020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反映粮食购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口粮绝对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玉米、大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配合落实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好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推动完善内地棉花支持政策。以猪肉为重点,推动做好储备调节、预期引导和市场监管,严防“菜篮子”产品价格阶段性过快上涨,确保“菜篮子”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七)提升贫困地区市场信息服务水平。继续开展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摸底调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深入开展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分析,探索建立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台账,促进产销信息有效对接。聚焦贫困地区市场信息服务需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优先覆盖贫困地区,提高信息服务精准性。

二、加快构建农产品出村进城网络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八)继续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紧紧围绕“2020年底覆盖全国80%行政村”的目标,在目前18个省份开展整省推进的基础上,拓展到全国所有省份。加快推进益农信息社全国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对各省份的监督和指导。要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量大面广优势,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通过线下平台、线上站点、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主动开展农资供求对接和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配合基层开展防疫宣传教育、物资发放、喷洒消毒等工作。创新运营模式,大力推动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益农信息社推动农产品上行,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丰富益农信息社服务内容,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延伸。发挥益农信息社信息采集“传感器”作用,探索信息直报机制模式。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九)加快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细化实化具体支持政策,推动工程落地实施。优先选择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100个县开展试点,研究起草试点工作规范,加强对地方指导。探索建立数据采集平台,推进各试点县、各参与主体与平台对接。建立试点工作成效评估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和模式,逐步向全国推广。

(十)抓好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试点。进一步优化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布局和设计,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指导,探索县域范围内重点农产品数字化转型路径,形成一批数字农业技术支撑规范和集成应用模式,总结一批可复制的数字农业发展典型案例。会同中央网信办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加强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丰富“三农”信息应用服务,推进农村信息服务设施与资源整合利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

三、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品牌化,开拓市场流通新局面

(十一)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以生猪为主的“菜篮子”产品保供,搞好产销对接,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压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保供稳价地方责任,会同“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研究修订完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标体系,突出考核指标的前瞻性和引导性,进一步夯实生产能力、促进市场流通、提升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调控保障。印发2020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通知,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供稳价工作纳入考核,以考促建、以评促用,全面提升“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用好“菜篮子”市民满意度第三方评估,跟踪市场动态,加强监测调度,反映分析市场苗头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

(十二)深入推进展会市场化改革。精心组织好茶博会和国际茶日相关活动,弘扬茶文化,塑强茶品牌,促进茶贸易,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继续深化农交会市场化改革,以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引导,进一步完善政府和市场协作分工机制,创新农交会理事会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平台;加强专业贸易服务,增强展会实效;在连续四年宣传推介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企业品牌宣传推介,推出一批国内外影响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发挥农交会引领示范作用,鼓励部省主办的展会加快市场化进程。

(十三)做大做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制定印发管理办法,指导地方加强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规范管理。鼓励各地开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加强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交流互鉴。

(十四)着力提升农业品牌规范管理。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业品牌规范管理,制定印发农业品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新三品”指标评价标准、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影响力指数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品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依托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推出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开展国家品牌营销行动,举办农业品牌专场热销活动,组织新媒体集中宣传并带动网络销售。用好外展平台,加快中国农业品牌农产品走出去步伐。

(十五)加快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落地实施,以特色优质鲜活农产品主产省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实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生鲜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的转型升级。支持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田头冷藏保鲜等设施。编制《“十四五”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市场体系,以三级市场体系为核心,着力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国家级产地市场省部共建步伐,认定一批条件成熟的国家级产地市场,加强规范管理,研究退出机制。指导各地加强村镇田头市场规划布局,持续推进田头市场建设。

(十六)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大重点地区和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营销促销力度。举办“三区三州”、武陵山区、环京津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对接活动,依托大型农业展会举办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对接活动,探索产销对接长效机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相关行业,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

 

                       资阳区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农村供水全

近日,益阳市资阳区水利局局长率队到长春、迎风桥等乡镇,检查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每到一处,检查组成员均经过严格体温检测和登记问询后,方可入内检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资阳区水利局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主动作为,盯紧看死农村供水安全底线。局领导带队下沉检查指导,督导各水管站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督促辖区内水厂实行封闭管理,盯紧蓄水池、饮用水水源地等防护重点,落实净化消毒措施,建立疫期安全供水应急处置和报告机制,切实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检查组发现,各水管站强化责任担当,结合工作实际,狠抓疫情期间的农村饮水安全防控工作重点、难点。迎风桥镇迎风桥水厂加强防控值守,加大对供水水源管理巡查频次,及时排查隐患,及时检修故障,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长春镇长新水厂加强水质检测,每天自检一次,并做好工作台账,确保水质安全。

目前,资阳区农村供水安全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