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政策

  • 发布时间:2018-05-17 10:21:25
  • |
  • 作者:资阳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7234次

资阳区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馆藏发展政策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规划性文件,目的是为图书馆馆藏的维护和发展提供政策框架。同时也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用以保证馆藏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最终使馆藏发展为图书馆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对我馆的馆藏发展政策具体规定如下 

一、 前言

资阳区图书馆1958年建馆, 1982年4月建立新馆,总建筑面积1629平方米。其中报刊阅览室172.8平方米、阅览辅助室16平方米、书库691.2平方米、借书处16.7平方米、电子阅览室33.4平方米、少儿阅览室172.8平方米、少儿辅助书库16.7平方米、多媒体演播室33.4平方米、馆长室16.7平方米、活动室129.6平方米、办公室16.7平方米、辅导室16.7平方米、小会议室33.4平方米、宣传室16.7平方米。

本馆设置办公室、财务室、采编室、业务辅导室、参考咨询室、外借外、阅览室、少儿外借处、少儿阅览室、共享工程等机构。编制人员10人,本科学历4人,大专6人,职称情况是中级6人,初级3人,工勤人员1人。

本馆馆藏15.36万册,其中社科类8.19万册,占55%,自科类5.57万册,占35%,综合类1.6万册,占10%。另有古籍2221册,视听文献,缩微制品7200件。近几年藏书以养殖蛇、鱼、鳖、鳝和种花、大棚蔬菜栽培、果树栽培等优质农业和少儿科普图书为主。馆藏的地方资料有《散文诗刊》、《会龙诗刊》、《族谱》,作家叶梦、卓列兵的作品等。


二、馆藏发展的目标

资阳区图书馆馆藏发展的目标是:

1、精心选择以获取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建设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馆藏,形成有显著特色的优质馆藏结构体系。 

2、促进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协调发展,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发展与整合,建设优质、充裕、合理、适用的地区性信息资源中心。


三、馆藏发展的基本原则

1、馆藏发展必须以地方的发展方向、目标、价值和重点为归宿。

2、馆藏发展必须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3、图书馆必须保持和加强特色化资源的建设。

4、馆藏发展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综合考虑资源的本身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本馆经费情况等因素以确定馆藏复本。

6、注意电子文献和印刷文献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7、图书馆支持学术自由的基本立场,不歧视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政治观点的学术资源的收藏。

8、尊重知识产权,杜绝盗版文献的收藏。


四、馆藏级别的划分

1、特色收藏:对一些具有本地、本区特色的专题资源要全品种收藏,形成完整的特色馆藏。

2、学习级收藏:满足本市、本区的大学生及中小学生的课程所需的专业性资源以及相关的学习参考性资源,一般是指有关某一学科的基础性资源。主要包括一些学科的基础性论述、专业基础性期刊、与学科有关的参考性工具等。

3、基础级收藏:属于选择性收藏的范围,主要指用于对某一学科的介绍性和定义性文献以及其他各种各样工具类文献资源,包括字典、百科全书、调查资料等。

4、少量收藏:对一些图书馆收藏学科范围以外的学科领域,可以少量选择性收藏,这一级别的收藏必须要严格界定,而且要随着学校学科的变动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馆藏发展组织

1、馆藏发展委员会

馆藏发展委员会是本馆馆藏发展的指导和咨询组织,由馆内具有馆员和助理馆员组成,由馆长和主管业务的副馆长任正副委员会主任。负责指导、组织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研究,制定或修正采访原则、规划、条例和经费预算,协调与文献资源建设有关的馆内部门和其它图书馆的关系,督促有关业务活动的开展,以保证充分发挥文献资源建设系统的各项功能。

2、馆藏发展工作相关部门

馆藏组织、文献采访和典藏任务主要由采编室承担;实体馆藏布局、管理、剔旧和保护由采编室、期刊室和外借室共同承担,其中剔旧任务由采编室负责组织实施;虚拟馆藏布局、管理和维护任务由采编室承担;馆藏评价由学科馆员承担。各部门和相应工作人员应积极合作,协调活动,并加强各室的联系和调研工作。

3、馆藏采选人员

本馆采选人员由具备本科或专科学历的馆员承担,采选人员必须还具备以下相关知识:

充分掌握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重点收藏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

深入了解馆藏与其目标的完备程度、匹配程度和使用状况,根据现有的馆藏情况确定特定资源的采选力度。对馆藏丰富的资源必须避免出现过度冗余;要加强对馆藏不足的文献的采选;对一些价格昂贵的文献,一般应先考虑馆际合作或共享等其他获得方式。

密切关注出版信息和书评信息,了解出版动态,分析发行状况,保证出版物的及时采进。对于未由正常发行渠道购入的出版物,必须设法获得。 

六、文献采选的一般原则

1、文献采选的质量标准:文献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性、创造性、作者或编辑者的权威性、资料价值等综合因素作为文献质量的评价标准。

2、价格因素:决定采选的主要因素是出版物的学术价值,价格有时是采选与否的重要因素。但采选文献时在考虑其本身价格的同时,对前期采购费用和后期加工费用都要充分考虑,尤其是对免费资源更要考虑其其他费用情况。

3、复本标准:我馆文献实行低复本政策。所有复本的采选在充分考虑文献本身质量的情况下必须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同一种文献在同时存在电子版与印刷版时,尽可能根据使用情况只选择保留一种版本。

4、同一种文献的版本选择标准:学术性期刊的采选实行电子版优先;图书仍以印刷型图书采购为主,加强电子图书的采购。原则上同一种文献不允许存在两种形式的版本。 

  

七、文献采选方式

1、购买:购买(含租用)是国内外出版物的主要采选方式。按馆藏发展政策所规定的采访原则、复本标准购买馆藏文献。

文献采选信息收集:必须设法从各方面获得各学科、各主题、各文种、各发行渠道、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以扩大文献选择的范围。对权威、常用、适用的文献信息报道应搜集齐全。同时,接受出版商、发行商提供的信息和读者的荐购信息。

采选渠道选择:电子资源外的纸质资源尽可能实行招标采购、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以参加采购团等方式进行集团采购、对读者推荐的重要文献实行临时性采购。

2、出版物交换:出版物交换是采选工作的重要方式,交换工作应本着“以我所有,换我所需”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开展馆际文献交换工作,重点补充我馆缺藏的地方文献、非公开发行的连续性出版物及其它各类国内文献。

3、征集或接受捐赠:本馆接受团体和个人捐赠的文献。受赠应建立专门的捐赠档案,列明捐赠者、捐赠品名及数量、价值。文献一经接受,其产权即归本馆所有。

我馆征集的文献主要包括:个人藏书、机构藏书、政府出版物、方志家谱资料、文史照片、手稿及其它特藏文献和有价值的文献等。征集文献可以列支一定的图书购置费。

凡接受属于入藏范围的受赠文献,均应办理捐赠手续、建立档案资料并回复赠书卡以示感谢。珍贵文献和价值较高、数量巨大的文献,应颁发荣誉证书或举行赠书仪式。一般受赠文献不设专架。

4、文献复制:为了 “合理使用”的需要,可以通过复制方式保存本馆缺藏文献。

5、其它方式。 


八、经费分配和控制

1、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

2、经费分配:根据历年经费计划和使用数据,以及本年度采访计划、馆藏点变动情况、馆藏利用调查和读者建议、各类型文献出版发行情况、涨价幅度和其它影响因素分配经费。经费额度使用按照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既要保证有符合大众的口味,又要有收藏的价值。

 表一:不同类型文献经费分配比例

文献 经费比例 备注

印刷文献和电子文献 73:27 注意有计划地加大电子文献的经费比例

图书与期刊 45:55 均指印刷文献


二:同类型文献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经费分配比例

文献类型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经费比例 备注

中文图书 65:35 计算机类占中文图书经费10%左右;艺术类作品不超过5%。

中文期刊 60:40 尽可能收齐各学科核心期刊。经济管理类期刊、技术类期刊品种较多

数据库 20:80 向重点学科和一次文献数据库倾斜

3、经费控制

经费预算:根据上一年经费使用情况制订当年的经费预算计划,作为当年经费使用的依据。


九、各类型文献的选择

1、中文图书

采选对象:主要为一些有关学科辅导性读物、当代畅销书籍、拍摄成电影、电视的畅销书籍等。具体选择标准见“文献采选标准”的相关规定。

复本标准:依照我馆的低复本标准,我馆中文图书的平均复本量小于2册,最高复本一般不超过3册,2册及以下为低复本。除图书本身价值外,用户的正当需求情况是确定复本的重要标准。

2、期刊

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协调。逐渐减少同种期刊两种形式并存的状况,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严格控制复本订购。从经费合理使用的角度,每年必须重新审订新一年的期刊订购。

加强期刊利用情况统计,作为期刊年度增订和减订的依据。

3、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的馆藏选择,与其他资源的选择一样,必须要符合读者需求。

图书馆在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上,应优先选择电子资源。要加强电子资源的信息评估,保证资源质量和稳定的用户群。

加强电子资源配套的硬件建设,保证电子资源的正常使用。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网络免费电子资源的收集和整合能力,便利该类资源的维护和使用。

5、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指以磁性、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通过专用设备视听其内容的非印刷型、非缩微制品型、非电子出版物型文献。包括录音带、唱片、激光唱盘、录像带、激光视盘、电影和幻灯片等。

视听资料采选必须符合我馆数字多媒体中心的建设方向,围绕道德教育、地方特色花鼓戏、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三方面开展特色资料收藏与服务工作。

视听资料一般只采购一个复份。根据需要进行复制或数字化处理。

 媒介选择上应以VCD、DVD为主。


十、馆藏组织与布局

1、馆藏组织的基本原则

动态性原则。要求馆藏组织的内部结构是动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应都处于运动之中;馆藏组织还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并有所发展。

有序性原则。藏书组织结构的层次要求清楚,藏书的排列要有顺序,文献在各个环节的流动要有秩序。

整体性原则。要把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藏书,组成完整的藏书分布网,藏书机构设置要完备,藏书组织的流动环节与流动手续要求完整。

开放性原则。要求做到布局开放、文献开放、读者开放、流通方式开放与信息交流开放,使馆藏组织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2、馆藏布局

根据本馆的情况,图书馆采用各室管理体制。由阅览室、外借室、少儿室、期刊室、采编室、咨询室、财务室、古籍室、财务室组成图书馆整体。

确立三线典藏制为文献配置的主要方法。即按照馆藏文献的利用率高低以及出版的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藏书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二、三线的藏书,再根据藏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藏书的用途等标准进行每个层次的划分,组成整个藏书体系。

三线藏书点的设置以及收藏文献的类型、学科类目的标准:一线藏书点,收藏利用率最高、最新出版的书刊;二线藏书点,收藏利用率较高,参考性较强的书刊;三线藏书点:收藏复本多、利用率很低,但还有一定参考价值、利用价值的书刊。


十一、馆藏流通与调配

1、馆藏流通体制:总馆基本书库、分馆、现期期刊阅览室采用开架管理,保存本书库、古籍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和报纸阅览室采用半开架管理,并视馆舍条件的改善逐步走向开放式存取和通借通还的馆藏流通体制。

2、馆藏调配

本馆以三线典藏制组织藏书,一线所有藏书点以及二线的工具书阅览区的工具书直接从编目部接收新书;二线藏书点主要接受一线转来的藏书;一线、二线藏书点与三线藏书点的联系主要侧重于剔除书刊的回归。

专业文献的保存本设在二线抽取,一线藏书点退出的专业书必须先入藏保存本库,个别品种在一线流通中丢失,要及时补购或通过馆际互借复印,尽量保证馆藏图书品种的完整。

根据连续出版物、多卷书的特性,组织这部分藏书时要求配套典藏、配套流动。

在外借与预约的过程中出现读者集中使用某一图书时,要及时调配其他藏书点的资源到提出需求的馆藏点供读者使用,用完后按实际情况重新分配。

多余的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工具书、专业文献要求提存,集中存放在密集书库,作为储备用书。

定期开展藏书剔除工作,清除馆内破损、无使用价值的藏书,使馆藏文献总量更适合本馆的库存量,朝着高质量低速度的方向发展。

 

十二、馆藏保护与剔除

1、馆藏清点

一线书库的清点周期为每年一次,二线书库的清点周期为每3年一次,三线闭架书库的清点周期为每5年清点一次。

2、普通印刷型文献的保护

加强读者、本馆工作人员藏书保护教育。

注意开展藏书的防火、防霉、防虫、防鼠、防尘与防光的保护措施。

及时修复损坏较重、又具有流通或保留价值的藏书,使用率较高的新书可以先行装订。

中文现刊根据出版频率半年或一年装订一次,装订后的过刊运回原收藏点保存     

3、古籍的保护

古籍书库必须设有较好的防潮设备,并注意书库的清洁和空气流通。

经常进行古籍书和古籍书库的防虫消毒工作,定期进行人工刷书。

开展古籍书的修补工作,尽可能保存古书原样。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数字化保存和保护措施予以保存和利用。

4、视听文献的保护

减少环境因素对光盘保护层材料的老化作用,尽量减缓光、热、氧、酸、碱物质对保护层的影响和腐蚀。

正确使用光盘。减轻磨损,避免硬物划伤、碰伤;减少光盘的使用次数,以延长光盘寿命。保持光盘盘面的整洁,避免灰尘污染光盘;拿取光盘时,只能接触光盘的内外沿,以免油渍、汗渍、指纹落在读取面上。

正确存放光盘。将光盘存放于光盘保护盒(袋、册)中,直立排放,防止挤压而变形。存放空间的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等技术指标要求要达到有关国家标准。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光盘外观和读取存储内容,确保光盘的可检索性和可用性。

5、馆藏剔旧:为了保证馆藏的稳定协调发展,必须要对一些过时或破旧图书进行剔旧处理,一线藏书点每年必须剔旧一次以上,二线藏书点图书2年剔旧一次,三线藏书点图书3年剔旧一次。三线藏书点剔除的文献进入提存书库。符合下列条件的图书可以从提存书库中剔除:

(1)、缺乏学术性且过时的图书。

(2)、外观破损或装订很差的书刊。

(3)、多余的复本和旧版书。

(4)、低利用率书刊。

6、剔除书刊的处理办法:

复本过多的书刊,本图书馆无保存价值而对其他图书馆尚有一定收藏价值,可赠送其他馆。

内容完全陈旧过时,纸张、装订残缺破损,已无阅读参考价值的书刊,可作为废品出售。

 

十三、馆藏评价

1、馆藏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中有关“文献资源建设”各项指标要求开展本馆的馆藏评价工作。 

2、馆藏评价标准

2.1 馆藏数量

馆藏保障率。电子版书刊去重后品种按1:1折算。

读者满足率。本馆藏书应满足读者75%-85%的文献需求,其余部分,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来解决。

2.2 馆藏的信息知识含量

核心书刊就是科学信息、知识含量大的书刊,图书馆应注意精选图书品种,使核心书刊的数量达到馆藏总量的25%-30%。 

2.3 馆藏结构

等级结构:图书馆收藏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所体现的层次与读者需求的文献类型、层次是否一致。

时间结构:主要考察新入藏文献的比例,近十年出版的藏书应超过总馆藏量的30%以上。

文献类型结构:主要考察图书与期刊的比例、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的比例,以及它们与读者需求相符合的程度。

2.4 藏书利用情况

藏书利用率高低是对馆藏质量、馆藏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藏书平均利用率仅达到40%左右,有关专家指出,应争取达到75%以上。

2.5 数据库建设和维护情况

数据库的学科覆盖面;自建数据库及正常维护更新情况;机读目录占馆藏目录比例需达到80%。 

2.6 图书馆通过馆际互借获得的文献资源情况

与其它图书情报单位签订馆际互借协议情况,年获取的文献数量,获得文献需要的时间,所付的费用等。 

3、馆藏评价方法

3.1 书目核对法

将馆藏文献与选定的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的馆藏目录进行核对,以检查馆藏文献在品种、数量、语种及某些重要著作收藏方面的差异。这是考察本馆藏书对有关学科文献的覆盖率及核心书刊占有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3.2 统计分析法

主要利用图书馆的各种统计数据对藏书进行分析和评价。馆藏的绝对规模、各学科类目的馆藏数量、藏书增长量,以及与读者有关的藏书保障率、藏书利用率、图书拒借率和滞架时限等,都可以用数量来描述,进而做出评价。

 

十四、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

1、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参与其他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建设,并加强与本地区的协调和联系。

2、加快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整合,构建网上统一的馆藏检索体系,形成我馆参与共享网络体系的资源基础。

3、完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制度,形成可协调的权益机制。积极开展合作藏书,避免重复购买。


十五、附则

馆藏发展政策要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每四年进行一次修订。



资阳区图书馆

201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