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 您好!昨日得知您脑梗塞再次住院,女儿心急如焚。从您得病以来,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五年里,您多次入院,多次凶险,也多次转危为安,希望这一次也是一样。那天,听到您在电话里含糊不清喊我的名字,交代我上班注意安全,交代我不用回家探望,告诉我您很好。而您因为年事已高,听力衰退,早已听不见我电话里的声音,所谓的通电话,早已变成您单方面的千叮咛万嘱咐,我真的好难过。我知道,您牵挂远方的我,更希望我可以回家看看您。女儿作为一名医生,暂时不能回去看您,希望爸爸您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出院。 爸爸,您已82岁高龄。18岁的您,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曲,勇赴朝鲜,成为一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曾经,您多次和我讲述战场上的经历。我曾傻傻地问您怕不怕,您和我说:“其实英雄,也只是个平凡的人,面临生死,谁都会怕。”女儿又傻傻地问:“怕,那爸爸您为什么不逃走?”您当时和我说:“傻孩子,怕,但职责所在,不能因为我个人给整个军队抹黑。”一场疫情,终于让女儿深刻体会到您当年挂在嘴边的“职责所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那就是您们老一辈军人深入骨髓的爱国和敬业。 哦,对了爸爸,女儿是去年小年那天结束产假,开始上班的。女儿很怕接触高危人群,怕自己生病,可还是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女儿也深切体会到您那句话“怕,但职责所在”的含义。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女儿也决不会退缩。 爸爸,在我心里,身为老兵的您固执倔强,对我们要求严格。您总喜欢和我们说“人生处处是战场,要居安思危。” 您作为老一辈人骨子里一直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爱国、比如敬业、比如奉献……爸爸,您是对的!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一些传统的精神总是要存在的,不能被浮华所代替。世事多变,多一些传统的东西,人类前进的脚步才能走得更加的坚定有力。没有军人的保家卫国,就没有人民平静的生活;没有医生奋战在疫情一线,就没有现在普通百姓的居家安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次疫情也是一场战役,女儿感谢您当年的指引,让我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这些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一个个相继而去,女儿从没像现在这样怕失去您。您经常说老了没用了,不用多久就会去见您的那些战友了。每次您这样说,我都心痛如绞。您活着,哪怕行动不便,哪怕您躺在床上,我也能感受到家的存在、家的完整。如果您不在了,女儿到哪里喊爸爸?您的人生平凡而伟大,但您却从不觉得自己伟大,不值得对外人提起。您总说,对比那些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您已经享受得太多了。您从来不允许我们拿这事炫耀,女儿也一直谨记您的教导,就算我身边的同事,也不知道我有这样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英雄父亲。 爸爸,您不用担心我的安全问题。医院给我们配备了最好的防护设备,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外面还有一层防护衣,就像您当年穿的军装和防弹衣。听妈妈说,看到我发给您的照片,您笑了很久!现在医院、卫健局、政府部门都很关心临床一线的医生,和您打仗一样,粮草供应充足,后勤保障坚实,我的安全您不用担心。我们也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爸爸,您一直都是坚强的,勇敢的。哪怕行动不便,依然坚持自己颤颤巍巍地吃饭,自己上厕所,生活琐事尽量不让我们照顾。您总是说:“你有你们要做的事,要打的仗,不用在一个老人身上浪费时间。”爸爸,现在对您来说,坚强地活着,何尝不是一场战役?您也一定要打赢这场战役!待疫情结束,待春暖花开,女儿一定带着您的孙子孙女回去看您。爸爸,先说到这里,再次希望您配合治疗,多保重! 此致 敬礼! 女儿:徐金芝 2020年2月10日 作者简介: 益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徐金芝